如何评价电视剧茶馆

作者: 2023-10-15 19:00:01

如何评价电视剧茶馆,很多人对于如何评价电视剧茶馆不是很清楚,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,希望此文章能帮到你。

如何评价电视剧茶馆

——1956年,为配合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,老舍写了个反映现代中国宪政史的话剧。北京人艺的一干人等,却只看中其中写戊戌维新失败时候裕泰大茶馆的第一幕第二场,老舍因而放弃了前稿,写出了现在的《茶馆》。  ——曾担任焦菊隐院长秘书的张定华回忆,《茶馆》第一稿,老舍写了王掌柜为掩护学生中弹而死,当然这个设计后来被人艺的导演、演员和老舍本人合力推翻了。  ——舒乙先生回忆,《茶馆》彩排的时候,周恩来说,能不能选择“五四”、大革命、抗战、解放战争这样四个时期来写,想了想,又说,这个我还没有想好,你们先不要跟老舍先生说。后来还是有人传话给老舍了,老舍一笑置之。  ——《茶馆》上演后,遭到过来自剧评界的很多负面意见,最响亮的声音是《茶馆》没有“红线”。老舍1958年发表了《答复有关〈茶馆〉的几个问题》,说:“有人认为此剧的故事性不强,并且建议:用康顺子的遭遇和康大力的参加革命为主,去发展剧情……我感谢这种建议,可是不能采用。”  ——1962年“广州会议”之后,《茶馆》复排上演,这次没有“红线”是万万不能了,人艺让于是之、童超、英若诚等帮老舍加“红线”,比如突显学生游行,突显常四爷的革命行为,老舍本人拒绝参与修改。  以上种种,指向同一个结论:正因为拒绝“红线”,才有了后来被称为“东方舞台的奇迹”的《茶馆》。  但是这个“十七年”话剧中唯一没有“红线”的奇迹之作,在被改编成39集大型电视连续剧之后,被强行植入了一条明晃晃的红线。虽然这部改编剧集在去现代化上面花了很大的工夫,各路演艺精英演技卓越,加入的各种故事也大多顺情入理,但是最后十集,为加“红线”太下本儿,因而悬置了此前好不容易营造的悲剧气氛(姑且不论对《茶馆》原著喜剧元素的拆解)。《茶馆》爱好者们眼睁睁地看着一部怀旧的、悲情的、无望的《茶馆》,那调调昂扬了起来,亢奋了起来。  这十集《茶馆》强调了两个人群,一个是以秦利民、王二拴、常喜贵为主力的中共北平地下党,他们甚至团结了松二秀、大傻杨帮助他们传递出了《北平城防兵力图》(如假包换的谍战故事啊)。另一个是以沈处长、庞海顺、庞四奶奶为代表的恶势力,勾心斗角争风吃醋无恶不作。首先是红蓝对抗善恶对垒,其次是为了铲除敌方势力,我方地下人员秘密开会、联络接头、将计就计、斗智斗勇,好不热闹。就这样,《茶馆》,在“十七年”里小心翼翼地回避了“红线”的《茶馆》,赫然呈现出“三红一创”年代特有的红色气息。“红线”就这样毫不费力地加上了,是耶非耶,成耶败耶,看过的人各凭良心吧。

该剧讲诉了一个老北京城的茶馆老板王利发,在解放前数十年的大背景下挣扎与妥协,并从中拆射出老北京几十年生活的盛衰与变迁。由陈宝国演的王利发,为了能把茶馆开下去,为了能有口饭吃,在那个动乱的时代,调动自己聪明才智,周旋在三教九流,上层权贵之间。剧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,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,在那种有冤无处审的弱肉强食的年代,看到王利发的落魄和对生活的无奈,最终选择了上吊死亡,这结局是否太悲惨,老舍是否有些惨忍!他是否应该再把剧情写下去,一直写到解放,写到现在,让我们看到像王利发那代人,从黑暗,无奈,无助,通过他们的努力拼搏也能看到光明,看到希望,那是有多美好的事呀!

国内比较经典的老电影《茶馆》,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;这部影片确实同导演谢添所说的那样:它是一个“新片种”,既不是舞台纪录片,亦非一般艺术片,更不应笼统地称为故事片。原因大概就在于影片导演在严格保留《茶馆》舞台精华的同时,较好地运用了电影的特有手段。它以镜头引导观众去对《茶馆》主要人物的传神表演和重要细节加以过细观察。它在融合话剧、电影两大艺术特性的努力中,取得了非凡的成就,堪称经典之作。

看过原著的都知道,老舍先生的名著《茶馆》虽然通篇妙语如珠,十分诙谐风趣,但其主题严肃,结构极其严谨。这是一部为三个时代(清朝、民初、国民党统治)送葬的剧作,它为旧社会唱出一阕怆凉的挽歌。自然,为垂死者唱挽歌和迎接新生儿的降生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,是相辅相成的,表现了历史时代新旧替换的必然。

影片《茶馆》在反映了三代反动统治的继承性的同时,也暗示了以康大力为代表的青年一代革命者必将取得胜利,人们有理由寄希望于这些迎接黎明的人,这是《茶馆》原作者的苦心所在。而影片《茶馆》在体现原著精神的时候,以生动的银幕形象,显示了一个人生真理:对待生活,斗争比妥协(逆来顺受)有出路;“改良”是一条死胡同,革命则意味着通向阳关大道。《茶馆》主人公、“裕泰”的掌柜王利发(于是之饰)的生活道路,就为这条真理作了注释,阐明了现实的社会发展趋势。

我们可以从老舍先生笔下的裕泰茶馆看出,《茶馆》是浓缩了的旧社会,通过这个不大的横断面,人们可以看到那早已逝去的三个时代里的芸芸众生的种种活动:他们或浑浑噩噩,蝇营狗苟,为名为利,为非作歹;他们或忧国忧民,心怀大志,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理想,但又找错了出路与方向;也有人明哲保身,但求苟活,却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碰得鼻青脸肿。而更加引起人们同情的则是子继父业的茶馆老板王利发,他为求举家温饱,在时代的变迁后面亦步亦趋,紧跟不舍。他怀着心中的郁悒,时刻对顾客和大大小小的权势者唯唯诺诺,笑脸相迎。到头来,这位处处妥协的聪明人和“骨子里的老实人”,却弄得走投无路,不得不在他潦倒的暮年悬梁自尽……无须多加引申,王掌柜的一生所给人的启示,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个人命运的范围,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大部分民众心理压力。

而影片《茶馆》的导演谢添在当年著名话剧导演焦菊隐先生精心构思的那场“三老自奠撒纸钱”的基础上,巧妙地安排了王利发、常四爷和“实业救国”论者秦二爷三位老者的忆旧与“总结性”的对话。除去舞台剧原有的警句外,当纸钱在阴暗的空间飞舞,当“抬杠”的号子声和低沉悲凉的丧乐交织在一起时,人们随着摄影机俯瞰,三位垂垂老迈的不同人物踉跄行走在茶馆厅堂,心中不禁升起一种悲凄之感。就这一场景而言,影片《茶馆》带给观众的遐思,应大于舞台剧,更能通过艺术表达手法展现当时的场景。

特别需要说明一点,影片中“北京人艺”灿烂群星的表演十分出色:王利发(于是之饰)、常四爷(郑榕饰)、秦二爷(蓝天野饰)、松二爷(黄宗洛饰)和两代刘麻子(英若诚饰)和扮演者在表演上支付的心血是没有白费的,都是彻彻底底的老戏骨。

这种演员阵容,在现代商业化电影泛滥的今天很难看到。人们通过他们刻画、塑造的人物形象,又能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氛,特有的风习以及角色灵魂深处的颤音。“精明,有些自私,而心眼不坏”的王利发掌柜,经过于是之的再现,其性格、气质、语言习惯,使人拍案叫绝。他那生动、精确、真实可信的表演技巧,丰富了角色,挖掘了作家留在纸后的潜台词,使其韵味无穷,耐人咀嚼。自然,限于演员的年龄和形体的变化,王利发的青年时代不及中年,而中年又略逊于晚年。但作为一位年过半百,在话剧舞台驰骋达三分之一世纪的老演员,于是之在影片《茶馆》中取得的成就,无疑高于他过去奉献于广大观众之前的程疯子(《龙须沟》)和余永泽(《青春之歌》),同时也让影片《茶馆》成为永恒的经典。

还有影片中郑榕同志塑造的硬汉子、爱国心切的常四爷,在三个时代中的性格被勾勒得线条清晰、棱角分明。那种正气在胸、铁骨铮铮的劲头,感人至深。蓝天野以光彩夺目的台风,在“第一幕”戊戌年间出场,俨然一位倨傲不凡的“浊世佳公子”。但到“第三幕”(抗日战争胜利后)他拖着羸弱、疲惫的步子走进老裕泰茶馆时,那眼神、那语气,那身躯姿态,早已判若两人了。这位家财万贯、矢志搞“实业救国”的民族资产者,早已被日寇、国民党和“四大家族”压得奄奄一息。当年那个目光炯炯,神采飞扬,不可一世的秦仲义,而今安在哉?!作为“人贩子”的两代刘麻子,是个不齿于正派人物的社会渣滓,但,他和那些唐铁嘴、二德子、“灰大褂”之类的家伙一样,除去起到渲染时代、烘托气氛的作用外,还和贯串全剧中另外一个重要人物——被出卖的贫农之女康顺子(程中、胡宗温饰)形成纠葛,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典型。英若诚在精确显示两代刘麻子肮脏的灵魂,以及这类人物丑恶的嘴脸方面,作了很大的努力,非常值得称赞!

最后再看看影片《茶馆》中的音乐(彭修文作曲、指挥)和音响,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。它不仅一般性地辅助了作品的主题,强化了主人公王利发的感情潮汐的感染力,还成功地渲染了环境气氛,反映了昔日北京的市声,进一步为影片《茶馆》增添更强的感染力。

很遗憾,现在才看这部本该在中学时代看的电影。记得自己是有读过老舍先生的原著的,只是后续有些情节大概记不清了,看了电影中才残丝断缕的记起,期间还有陈宝国演的电视剧版茶馆,当时大概也只是看了一半。

小小的茶馆可谓道尽了人生百态,从戊戌变法到解放初期,见证了中国最风云际会的年代。也见证了社会的荣辱兴衰。都在变,馆外的洋鬼子也变成的国民党,茶馆的繁荣也变为凄凉,王掌柜的也从年少到青丝白发。不变的也只有这人心了,和那墙上的莫谈国是。王利发,秦仲义,常四爷。您三位,歇着,我想对你们说一些话。

王利发,王掌柜的,就您这嘴皮子虽说比不上那数来宝张口就来的本事。不过就你这人际关系的本事,我是服气的。放现在,怎么的也是一人才。都知道,茶馆就是你的命根子。你从你父亲的手里继承这裕泰茶馆,一步步把它做大做好。见过形形色色的人,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事,碰到讨饭的你会给口水喝,遇到挑事的你会去笑脸作陪。我记得你说“我这辈子没做缺德事!没有!我只是想留住这个茶馆。”为了留住茶馆,你不断改良,先是在后院改为住宿维持生计,而后,人们喜欢听戏,又请来了戏班子。到后来,你打算请招待小姐。我知道,你伟大,为了生活,你不得不做出这样的抉择。当饭都吃不起的时候,不会再有人谈什么优雅。时代很残酷,我知道那个时候,不会有人谈什么理想,谈什么家国情怀,能活着便不易。所以时代的力量我们无法撼动,只有顺着时代洪流才会轻松。

时代是英雄的时代,生活是人民的生活——老舍

秦二爷,实干家。先说一下蓝天野老师吧,饰演的秦仲义这个角色。蓝天野是著名的话剧表演艺术家,电影中的表演更是精彩。但你们可能不知道,蓝天野年轻的时候就是真正中共地下党员。不敢相信吧,又是一位有着传奇人生的人物。 能准确的把握住时代脉搏的人不多,秦仲义算一个。实干兴邦,没有错。用自己全部家当去担当国之己任的人更屈指可数,可谓民族脊梁。秦仲义是有着家国情怀的人物,一生都走在实业救国的路上。你可以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,但他其实也没必要冒着那么大风险非得去造什么工厂。他爱着这个国家,可他却成为了国家的弃儿。枪打出头鸟,树大招风。干实事光有一腔热血也不行。我不知道你在最后是怎么悟出来“有钱就要吃喝嫖赌玩”的道理,但我知道,你不算英雄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相关阅读

最新游戏 更多
Cnzz